如何包装、革新、造概念,月饼终究是食品,而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食品就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以往人们熟悉的那个月饼已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迅猛地发生改变。从餐饮企业到业务与餐饮毫不相干企业组织,乃至个人搭起的草台班子,都开始进军这个被传统模式统治已久领域。一些从口味、包装、营销等方面进行了一定革新,并主要以网络渠道销售流通的月饼开始受到一部分消费者追捧,“网红月饼”应运而生。
传统餐饮企业设法力推新品的同时,月饼市场出现了许多其他领域中耳熟能详的身影,跨界月饼越来越流行。故宫推出了“皇家月饼”系列礼盒,共有8种口味的月饼16块,“祥云”、“玉兔”等样式也极具故宫特色;“迪士尼公园”也推出了快乐经典月饼礼盒,黑色的礼盒上印着形态各异的迪士尼经典卡通形象;在微信公号讲解星座出名的“同道大叔”则与生产粽子闻名的中华老字号五芳斋合作,推出一款名为“倾星物语”的星座主题月饼;在淘宝、微店等网络平台,贴着“私家”“手工自制”等标签的“私房”月饼备受热捧。显然,跟曾经一手遮天的传统月饼品牌抢生意的越来越多。
“网红月饼”为何受到追捧?不得不承认,新一代消费者主力军对于月饼的认识和需求已经与上一代人截然不同,很长时间以来,月饼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节令性食品,正规厂商在此方面的商业创新进程缓慢且有限。毫无新意的口味、奢侈庸俗的包装,使得传统月饼素来槽点不断。这种种因素叠加作用,无形之间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推向了非传统的月饼供应商。这时“网红月饼”凭借互联网的传播效应、物流渠道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从月饼口味、样式、配料到围绕月饼的包装、营销上运用了一些更新潮的技巧,毫不意外地脱颖而出。鲍鱼、牛蛙、小龙虾、榴莲、抹茶等传统月饼想都不曾想过的配料,再以各种商业故事概念包装,各种套路的炒作攻势之下,总能俘获不少人的心。
但“网红月饼”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样不可忽视。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不少“网红月饼”纯属缺乏生产及流通资质的“三无产品”;然而,在社交媒介上,它们却被情意绵绵地表述成“私厨良品”“私房手作”。商家说得有模有样,不少买家也深信不疑。很多微商、网店所售的自制产品,缺乏必要的食品卫生部门监管许可,家庭自制月饼在制造卫生、保质期和原材料选择上都没有监督,如果消费者食用后出现问题,追究起法律责任都会很麻烦。另外微信朋友圈和一些淘宝店兜售的名牌月饼也很可能是假货。深圳警方去年和今年查到的上述假品牌月饼案件中,现场的假冒品牌包括美心、奇华、荣华等香港知名品牌,且大多通过网络渠道销售。
据了解,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公布的月饼新标准中,对月饼的特色类别、加工工艺做了细化,甚至还对月饼命名做了要求,如莲蓉月饼的莲蓉类馅料中莲子的含量应该不低于60%;莲子含量为100%才能称为纯莲蓉;栗蓉类月饼的馅料中板栗含量不能低于60%;水果类月饼的馅料中水果及其制品的用量应不低于25%等。企业也可以自行采用自己的标准进行生产,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一定要有在监管部门备案的标准,便于监管。
“网红月饼”的强势入场对于月饼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节令糕点而言绝不是坏事,相反还有可能为之注入新的生命力。但无论如何包装、革新、造概念,月饼终究是食品,会有人吃进嘴里,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食品就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符合一定的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购物需求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监管也应跟进,消费者对“网红月饼”应提高警惕,监管部门也须及时填补死角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