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审查调查栏目已经通报查处了26名中管干部。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惩治腐败力度不变,惩治腐败的意志和决心未变,但腐败数量已经大幅减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反腐倡廉蓝皮书》)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还就反腐倡廉问题开展了城乡居民问卷调查和调研,80.4%的城乡居民认为最近一年腐败现象与之前相比“大幅减少”和“有所减少”,“表明大多数群众感觉增量腐败呈下降趋势”。
十九大以来通报26名中管干部
在孟宏伟之前被通报的中管干部是努尔·白克力——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宣布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法制日报》记者统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查调查栏目信息发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已经有26名中管干部被通报,其中,今年通报的中管干部为23名。
在被通报的26名中管干部中,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有15人,接受国家监委的反腐败策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深化标本兼治”的工作方向,再次发出动员令,激励全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此外,《反腐倡廉蓝皮书》课题组成员注意到,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之下,一批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向组织投案自首,主动交代问题。
例如,2018年7月3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投案自首”四个字备受关注。
在此后半个多月时间内,有河北省邯郸市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社群、河南省焦作市原副市长魏超杰、吉林省通化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刚振涛、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铁等多名官员投案自首。
“腐败官员投案自首一方面表明持续的反腐败高压取得卓著成效,对违纪违法者形成强大震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持续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6月至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还就中国廉政建设成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调研。
其中,在东、中、西部9个省13个地级市的20个县(区)39个街道(镇)143个村(居)开展城乡居民问卷调查,在6个省7个地级市的14个县分别做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题问卷调查等。
课题组调研了解到,我国高压反腐的效果继续释放,80.4%的城乡居民认为最近一年腐败现象与之前相比“大幅减少”和“有所减少”,表明大多数群众感觉增量腐败呈下降趋势;83.7%的城乡居民认为目前的“腐败得到有效遏制”和“腐败在一定范围内遏制”。
6成群众认为整治身边腐败力度大
10月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2分钱到底去哪了?》,披露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查处的一例典型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017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群众工作督导组干部随机到叶城县江格勒斯乡柯克吉格迪村开展督导。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好多村民领取2014年棉花补贴时,实际发放数额比公示出来的少,我家就少了24元。”刚到第一户村民家中,村民就反映说。
经查阅农作物补贴款发放台账,督导干部发现农民棉花补贴实际领取的钱数与发放的标准每千克相差2分钱。
督导干部一户一户翻阅台账,发现这一问题几乎遍及所有棉花种植户。矛头指向了时任村委会会计的阿布来提·马木提。
经调查,原来是阿布来提·马木提利用担任村委会会计的便利,在发放棉花补贴款时,每千克克扣2分钱并据为己有,共扣发农民棉花补贴4000元,此外,他还与他人合伙倒卖农民棉花票套取棉花补贴14000元。
阿布来提·马木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收缴违纪所得。
《反腐倡廉蓝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通报了至少515起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其中,惠农领域违纪问题约占35%,集体“三资”违纪问题约占25%;通报的违纪人员,村居干部约占60%,乡镇干部占比为23%。
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最近一年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城乡居民达到61.1%;认为最近一年“没有腐败问题”和“不太严重”的城乡居民从2017年的32.6%快速上升到64.8%。
“表明2018年以来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集中整治深得民心。”《反腐倡廉蓝皮书》称。
问卷调查数据还显示,今年全国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效果较好,79.3%的城乡居民认为村(社区)的贫困家庭近几年的收入“改善明显”和“相对改善”。
除了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之外,中央要求狠刹“四风”,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2018年1月至8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6420起,处理5181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582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效果显著。
课题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3.6%的企业管理人员、66.2%的城乡居民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效果“非常好”和“较好”;3.1%的企业管理人员、77.5%的城乡居民认为,过去一年公职人员作风“明显改善”和“有所改善”。
课题组认为,当前作风建设工作与城乡居民的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提升群众对作风建设效果的感知度,作风建设“螺丝钉”就应该继续越拧越紧。
推动廉洁行动成为国家战略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您认为当前大多数人对金钱和财富持一种什么态度”时,有18.5%的人选择的答案是: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时间都用在想方设法拼命赚钱上。
这是《反腐倡廉蓝皮书》披露的一项数据。
对此,课题组认为,这种扭曲的财富观念令人担忧。
在课题组看来,一些人将钱多钱少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把“发财致富”视为“第一要务”,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视为最高社会法则,这种不正常的财富观念和社会心态普遍存在,对打击和预防腐败十分不利。
与此相关的一个调研发现是,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比较高。
在调研中,一些干部提出,有的人并不认为行贿是耻辱的事情。在遇到看病就医、子女上学、找工作等事情时,往往会首选请客送礼、找关系说情等方式,“围猎”办事人员和领导干部。
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有71.7%的人选择“完全不容忍”,对腐败零容忍,但仍有28.3%的人选择了其他选项,对腐败行为不同程度地表示容忍。
对此,课题组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修改国家法律和党规党纪,反腐倡廉的诸多有效做法固化为制度安排,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的理念、思维和行为习惯,还需要更深入持久的战略安排。
“党中央有必要尽快发出建设‘清廉中国’的号召,制定并推行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推动廉洁行动成为国家战略行动。”课题组建议。
蒋来用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将“清廉中国”纳入国家战略,还需要有制度化保障。比如,在中央文件中明确写入“清廉中国”,或者在国家反腐败规划中明确写入“清廉中国”。
课题组建议,我国应该积极培育健康的财富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减少对获取财富过程的过度宣传,成功不能仅看获得多少财富,更重要的是看回报社会多少。
课题组还建议,要减弱或消除“腐败亚文化”的影响,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动改革,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抵制“腐败亚文化”,针对办事请客送礼、找关系、寻门道等现象开展专门治理,扭转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