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要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对于深圳来说,坚持全球视野,五湖四海引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瞄准“高精尖缺”引人才,拿出最大诚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宽广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势在必行。
城市的国际化首先是人才的国际化,国际化城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当前,引进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城市竞争制胜的关键。早在1966年,当代世界级规划大师、英国城市地理学家彼得·霍尔便把“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鲜明特征。
深圳城市国际化与人才国际化同行。近年来,深圳之所以走上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快车道”,关键在于汇聚了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深圳市场机制完善、新兴产业发达、创新创业活跃、生活环境优美,是海外人才来中国发展的首选之地。在被喻为“城市国际化的风向标”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深圳连续第7次进入十强。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深圳目前的国际化人才数量与人才国际化水平,与城市的发展定位还不匹配,与世界上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眼下,深圳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引人用才对标国际化,才能真正让国际化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让全球智慧为深圳所用。
引人用才对标国际化,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起与国际接轨、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在人才引进、使用、流动、评价、激励、服务方面形成符合世界惯例的制度环境,探索开展技术移民试点,建立弹性、柔性引才用才制度;要紧紧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围绕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实施杰出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深化和拓展“孔雀计划”,着力引进一批诺贝尔奖得主、院士和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要坚持服务至上,对标一流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加大人才住房供给力度,优化教育医疗资源供给,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人才当好“后勤部长”,尽量消除其后顾之忧;要拓展海外引才渠道、打造高端人才载体,加强人才国际化的信息库建设,用好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平台,建好十大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十大诺奖实验室、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着力打造更多引才用才“国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