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局于今年发起了“罗湖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普计划”,将“食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青少年儿童掌握系统化、标准化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营养健康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一计划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些年来,从三鹿“奶粉事件”开始,一桩又一桩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冲击着公众神经,来自舆论的诘问从未断绝,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近段时间以来,人们能明显感觉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丑闻已不似从前那么频密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大牌商家被查处、一些无良商人被绳之以法。
维护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让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性改观,光靠打击和查处还不够,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食育”,也是关键一环。客观而言,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既有无良商家的惟利是图,也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欠缺,而后者的提升,则需要从娃娃抓起。
在此方面,罗湖食药监局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了确保科普教育的效果,罗湖食药监局研制了一套系统性、标准化的食品安全科普课程及教具,课程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增长、知识积累、知识面扩展,逐步增加知识难度和广度,让学生分阶段接受不同层次的“食育”。同时,还在试点学校筹备设置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普U站,为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提供专门支持平台。诸如此类的做法,让孩子们能够有效地学习到食品安全知识。
中国的孩子学习刻苦用功,应试能力也很强,但在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教给孩子更多了解和适应社会的本领,比如急救知识,比如法治理念,比如食品安全知识,等等。由专业的食药部门与学校联手,将“食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当然,这样的教育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同时不应过度增加学生的负担,如何拿捏好“度”,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