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走的第一天,想他;蛙走的第二天,等他等他”。这几天,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朋友圈刷屏。小青蛙独自居住在一个石头洞的小屋里,平时就会在这里吃饭、削削木头、在阁楼上的被窝看书,过着十分死宅的生活。而就是这样一只横空出世的“佛系青蛙”,让一些玩家体验了当爹当妈的焦虑。
青蛙看书时,玩家会感慨我蛙你怎么总在看书,快去玩一会;而当青蛙出行时,玩家又在念叨怎么还不回来、最起码也应该“回封信”,还是不是那只乖乖蛙了。这些唠叨与其说是玩家对电子青蛙的挂念,倒不如说是自己的自言自语,言语间所勾勒的像极了自身的状态。曾几何时,我们也如同那只旅行青蛙一样,随时准备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而如今只是默默在背后为小青蛙收拾好行囊,在行囊中塞满好吃的、用的、护符。而收到他发来的明信片时,自己则不由在嘴角露出一股慈祥微笑。换了“角色”,同一件事的情感体味也相应变化。
在城市的浮华与喧嚣间,在既想要独处又害怕孤独的踌躇间,我们在“旅行青蛙”中开辟出另一种情感体验的可能,这大概也是有人将其称为治愈系游戏的重要原因吧。
正如我们不能完全掌控那只“旅行青蛙”的举止一样,当下许多年轻人并不能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而且这种“出行”多了几分身不由己的味道,但比那只青蛙幸运的是,自己身上始终牵系着远方父母真真切切的挂念。
有网友说,玩这个游戏最大的感触是感觉和自己的父母联系太少了,还不如那只会写信的蛙。这恐怕也是在提醒我们,当我们忧虑那只青蛙时,不妨也趁此好好体味一下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当我们好奇那只青蛙一直在写些什么时,不如自己动手给父母打个电话道声问候。
说到底,这款游戏不过是都市男女现代生活中的一味情感添加剂。在养蛙过程中,我们对孤独、对陪伴、更对亲情有着深刻的感受。有句歌词写得好,“我一路看过千山和万水,我的脚踏遍天南和海北”,而不论脚步走多远,心中蕴含着的、永远是那化解不开的浓浓亲情。对旅行青蛙的牵挂,有时候更像是某种关于“家”的隐喻,在其中我们与孤独擦肩。
毕竟,只要心中有爱,即便独处也很充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