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西岗区八一路开打印社的于女士被一份一份电子报累得犯了颈椎病——为了突击交差,家长和孩子竟花钱来“买”作业。(2月27日《辽沈晚报》)
学校和老师给学生布置寒假作业,除了是考察学生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督促学生在寒假坚持学习,而不是完全玩耍。作为家长,理所应当督促、监督孩子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完成寒假作业。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家长临时抱佛脚,扎堆花钱给孩子“买”作业。家长这么做显然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良的示范,不利于孩子养成教育的培养,对孩子有计划、有质量的学习、做作业没有任何的帮助。而且,这背离了学校和老师布置寒假作业的初衷,不能起到考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完成作业的真实情况的作用,让寒假作业失去了意义。从这个角度说,家长扎堆给孩子“买”作业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是一种极坏的家庭教育方式,“买”作业的家长应当好好反省。
当然,除了要对扎堆“买”作业的家长给予批评之外,广大老师也需要反思,不能把所有责任归咎于家长的不负责上。实际上家长扎堆给孩子“买”作业,只有少数家长不理解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的目的,不把寒假作业当回事,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其实是没有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才被逼无奈选择花钱“买”作业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不少中小学以及幼儿园老师在布置寒假作业、平时家庭作业上不断创新,布置越来越多的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的作业以及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的作业。这本身无可厚非,确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有时候,老师布置的创新型作业、动手能力作业,超过了学生的年龄和实际能力,不仅学生无法独自完成,而且在家长(毕竟有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本身就不高)的帮助下也无法合作完成。从这个角度说,老师布置学生无法完成的寒假作业,逼迫他们及其家长花钱“买”作业,这样的寒假作业本身有悖寒假作业的初衷。
让寒假作业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回归到初衷和目的上来,家长必须认真督促孩子完成寒假作业,不能配合和帮助孩子走捷径,花钱“买”作业。如果确实没有能力完成的寒假作业,应当实事求是的承认没有能力完成。而老师应当布置与学生年龄、实际能力相符的寒假作业,少布置或者不要布置学生没有能力完成的寒假作业,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和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