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举办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于日前被紧急暂停,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业内人士视之为规范、整治各类学科竞赛的标志性事件。
据悉,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是于1986年始创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被认为是国内小学阶段规模最大、最正式、难度最高的数学竞赛。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近100个城市、3000多万名少年儿童参与其中。选择向这样一项资深赛事开刀,见证了教育部门切实为家长与学生减负的力度与决心。
暂缓赛事的背后,是疯狂的校外补课乱象。校外培训机构通过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技巧,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放大了家长的集体焦虑,也对家长的钱包产生了“虹吸效应”。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生1.8亿,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今年1月,新华社文章《补课费用直追住房按揭——地方两会关注课外补习热》,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就在几天前,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社部办公厅、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将对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对五花八门的校外补课行为,包括对在职教师引诱甚至逼迫学生参加有偿补课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当然是势在必行。但是,仅仅止于此还不够,还应将整治向前端延伸。从源头上减少市场“刚需”。
叫停形形色色的竞赛,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对补课乱象将起到类似于釜底抽薪的效果。事实上,除了“华杯赛”,还有多个由培训机构举办的杯赛也已停办,如“学而思杯”改为内部综合能力测试。此外,在广东省影响力较大的省小学数学联赛,原本近日启动的报名工作也突然暂停。
奥数等竞赛活动的初衷,原本是让那些对相关学科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发智力,锻炼思维。但在现实中,不少家长趋之若鹜,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硬拉着孩子报班参赛,使之成为一项扼杀个性的魔鬼训练。以至于全国小学奥数4大杯赛命题专家都站出来呼吁,适合奥数训练的学生只占人群的5%-8%,目前奥数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合理范围——就像所有孩子都需要锻炼身体,但并不是非得人人都成为体操运动员一样,学习奥数必须在天赋与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的常识不能被刻意遮蔽。
当然,也有人担心,“华杯赛”停了,并不代表已经成功破除了基础教育领域的“奥数魔咒”,不排除这类竞赛会改头换面,以其他形式再度粉墨登场。根据以往经验,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但从有关部门近期一系列雷厉风行的动作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还会有各种标本兼治的后续举措陆续跟进,“华杯赛”暂停只是理性纠偏的开始。需要顺便提醒的是,奥数本身并没有错,毕竟,它为那些深具潜质与秉性的孩子预留了脱颖而出的空间,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才途径,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话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也无例外地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表示,要以制度创新形成学生减负的长效机制,合理设计学生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当中解放出来。我们乐于见到,回归理性正轨的教育,会更好地庇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有人担心,“华杯赛”停了,并不代表已经成功破除了基础教育领域的“奥数魔咒”,不排除这类竞赛会改头换面,以其他形式再度粉墨登场。但从有关部门近期一系列雷厉风行的动作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还会有各种标本兼治的后续举措陆续跟进,“华杯赛”暂停只是理性纠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