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进入迅猛发展快车道,去年一年快递业务量突破400亿件。过去10年,中国快递业的年均增长率为42%;中国快递从总量上比美国、日本、欧盟加起来还多。不过,他也讲到了中国快递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末端设施建设配套、快递包装处理等。
只用了4年,中国快递业就长成了“大块头”: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亿件,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突破200亿件大关;2016年突破300亿件大关;去年又突破400亿件。四年四个大跨越,能与之媲美的行业恐怕少之又少。
快递业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视:首先是对电子商务的推动。马军胜就提到,中国快递以服务电商为主体,近300亿件快递业务因此而产生;其次是拉动了消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6.63万亿元,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约为7.18万亿元,占比已上升至19.6%;第三是弥合了中国的城乡差距和中西部差距。我国国土辽阔,地区发展不均衡,现在,乡下老农的土鸡蛋可以直接送上城市居民的餐桌,中小城镇的人也可以买到质量可靠的商品,都拜快递业与电商所赐。
中国快递业务量接下来肯定还会上升,因为还有很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不过,和中国经济一样,中国快递业也需要走质量型发展道路了,如果还是追求数量型发展,会使既有问题变得越来越大,让行业再造付出更高的成本,最终也将制约行业发展。
快递业需要进行迭代式变革,用更好的发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就拿末端设施配套来说,马军胜去年两会也曾提及,快递业末端服务不仅受疏解功能、“邻避效应”等因素影响,还面临网点安家难、车辆上路难、快递员招工难等痛点制约,这些因素都很难改变,有的甚至还会越来越难。怎么办?正如传统产业在积极引入机器人一样,快递业也要增加“技术含量”,改变人头策略,比如加大公共快递智能箱、无人机、无人车的使用。
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就在记者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农村的物流成本非常高昂,农民卖农产品净利润只有10%,60%的利润都花在了物流和渠道上。京东扶贫的一个村子有非常好的野生核桃,但是运不出来,在当地又卖不出价,现在京东准备用无人机运核桃。
再拿快递包装问题来说,其中既有责罚太轻的缘故,也与商业模式有关。商家太小太分散,形不成规模,因此要推广标准包装、绿色包装很难。但是如果客户群稳定、商家规模足够大就不一样了。比如有专做有机蔬菜的商家就推出了专用箱,每次送货都会回收旧的,做到循环利用。其自身成本和整个社会成本也得以下降。
快递业必须认识到,服务客户并不是顺从迁就客户,快递业也可以影响商家,相互成就才能共同壮大。比如宜家与马士基的合作。1985年宜家初入中国采购少量原材料,因为环保理念、质量控制等原因,没有中国物流公司能满足其需求,而宜家用得最称手的伙伴马士基因政策原因尚不能在中国展业。1998年,宜家开始在中国开店,销售量和采购量都暴增,马士基则经过层层努力在中国成功注册,全面服务宜家。因而有人笑言:“马士基的物流服务几乎是随着宜家的扩张而扩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