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航站楼内的电瓶车实现服务“转型”,不再面向所有旅客提供有偿乘车服务,而是专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自2013年新航站楼启用以来,深圳机场便在航站楼国内候机区和到达区推出了电瓶车服务,除普通旅客可有偿乘车外,同时还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婴旅客设置了“爱心候车区”,并提供免费乘车服务。但尽管有爱心免费服务,在许多人眼中,坐机场的电瓶车还是要收钱的。
实事求是地讲,机场电瓶车的使用率并不高,指望电瓶车收费赚大钱也不现实,加之随着航站楼设计吞吐量趋于饱和,在现有区域通过加密车次来满足旅客需求反而会加大现场通行秩序压力,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这让收费的电瓶车更加鸡肋化,在这种情况下,推动电瓶车的全面免费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眼下在不少公共服务场所都还保留着存在了多年的收费项目。比如在一些办证大厅常常需要打印和复印,如果要用公家的打印机,一张纸就得交一块钱。钱虽然不多,但总让人心里感觉膈应,而诸如此类的“小钱不免”,还有许多。
公众出点小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一些并不必要的收费项目,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着一个单位乃至一座城市的温度。我们常说深圳是一座有爱的城市,幸福与尊严不能仅仅被数字化、货币化的物质所定义,一个冷漠的城市,即便拥有再多的繁华,让人看到的也只是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唯有爱,才能让人体察与触摸到城市的温度,人们才能体面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而这种爱,常常就体现在免费公共服务的细微之处。
深圳机场的电瓶车免费了,尽管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坐,但它作为一种收费的符号和象征意义被从此剥离。某种意义上,由收费到免费更是一种观念和理念的转变,期待能听到更多免费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