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通过“知识付费”栏目成功跻身“富豪”行列。日前薛兆丰在“得到APP”上开设专栏,每天用10分钟左右音频讲授经济学常识。短短半年间,这款收费199元的课程就拥有超过17万订阅者,收费接近3500万元。
薛兆丰并不是收入最高的网上讲课者。原央视主持人樊登辞职后开办“樊登读书会”,其每周讲一本书的音频和视频节目,如今已吸引近260万人订阅,栏目价值超亿元。尽管如此,北大教授靠出售知识赚了3500万,让很多人看到了“知识的价值”。
北大教授的知识为何能卖3500万?与知识付费平台的大量涌现和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有关。在阿里应用分发发布的2017年Q2应用行业报告显示,知识付费平台在二季度表现突出,其中5家知识付费平台的同比增长率均在50%以上;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经济规模将可达到500亿元。处于高速增长中的知识付费产业正站在产业发展的风口。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有20年之久,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也该到知识为王、内容为王的阶段了。
在互联网兴起阶段,人们最先看到的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渠道变革与方式变革,想到的是如何利用它去逾越各种现实障碍,比如突破客户的地域限制、避开开设实体店导致的高昂成本等等。因此,把现实中的商品搬上网再顺利地卖出去,往往就能获得成功,淘宝和京东就是这种成功类型的佼佼者。
不管传播方式和传播介质如何改变,最终决定传播效果的还是内容。到了互联网全面普及时代,渠道和方式上的创新空间已日趋减小,就到了比拼内容和内涵的时候了。比如,做电商的,光靠品类丰富还不够,关键是要能卖出爆款;信息服务同样如此,如今各种自媒体要想脱颖而出,也要靠写出能达到10万+阅读量的“爆款”,这种爆款其实就是原创的内容独到的文章。
知识付费时代的崛起,与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时代需求日渐强烈大为相关。和公众号、短视频相比,知识付费产业用户的付费与内容的价值直接挂钩,而前者的赢利模式仍然沿袭传统商业模式:即吸引流量再将流量卖给广告商获取报酬的二次销售模式。因此,知识付费产业是更彻底的知识经济。
知识付费产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对“知识”有着名实相符的要求。生产知识并顺利出售,要有两大优势:某一专业领域非常丰厚的知识储备;用这些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这正是北大教授薛兆丰能够走红的原因。
而那些在自媒体、短视频产业中曾红极一时的网络大V们,未必能够顺势在知识付费产业延续风光。比如,“Papi酱”和罗永浩都先后以分身无术为由退出。事实上,以脱口秀起家的“Papi酱”擅长的是娱乐和段子,而罗永浩无论是谈英语教学还是谈创业,恐怕都无法说服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还有一些知名公众号以信息整合能力见长却并无多少原创内容,在知识付费领域也很难沿袭旧有模式:因为直接付费的原因,用户将会变得更挑剔和谨慎。相反,那些深谙小众甚至冷门知识的达人,在互联网经济的长尾效应下,或实现将知识兑现的可能。
在知识付费时代,古人所云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将成为现实,这是知识、消费者和产业的三赢,让人欣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