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怕收语音信息”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起因是最近有外媒报道,称中国很多年轻人都害怕收到语音信息,因为需要一条一条地听。有的年轻人认为发长语音信息是一种自私、不礼貌的行为,每次收到长串语音,都非常无奈,甚至感觉被冒犯。但对于父母那个年龄的人来讲,他们反而认为文字是冰冷的,发语音信息更能传达感情,表示尊重。
语音信息往往承载了更多的信息量,也更需要专注地倾听,并且它还无法暂停。一段60秒的语音,就要独占掉一个人一分钟的时间。不能不听,更不好不回,许多年轻人颇为收到语音信息而恼火。
其实观察身边,一些年轻人岂止不喜欢接收长语音信息,他们也不喜欢接电话、不喜欢突如其来的拜访和邀约。比如就有网友吐槽临时约人这种行为很不礼貌,也有网友表示,“不提前约我,就见不到我”。
这种对于自我空间的执着固守,在传统的眼光里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都是在“吃饭的时候就能随便溜达到邻居家闲话家常”的日子下长大。相较来说,90后乃至00后就是在相对弱化的人际关系中长大的一代,不仅如此,他们还更赶上了技术爆炸的时代。过往要找一个人得写信、等回信,打bb机、再等回电话,总之很繁琐,而现在发微信、打电话等技术都可以轻而易举和他人取得联系。可以说,技术让你没有联系不上的人,只有不想联系的人。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称: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力量却来自知道该忽略什么。那么套用这个句式,在过去,自由来自你想联系谁就能联系上;在今天,自由却来自你想不被谁联系就能拒绝谁的联系。
由是便不难理解,生于“联系困难”时代的上一辈人,至今仍觉得主动打电话,是一种亲热和尊重的表现。而现在的年轻人,却在被call到的时候,油然而生一种被冒犯的烦躁。长段语音虽然在沟通上的强制性比不上电话,却依然独占了几分钟的私人空间,也算得上是信息过载时代的“不礼貌”了。
年轻人怕收语音信息,不爱打接电话,乍看很难理解,不就是几分钟的事么?但“任性”的年轻人,在这些小事上的坚持,其实是在技术日趋“占据”个人空间情形下的自我保护。要怪,就怪技术让人更自由的同时,也让人更不自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