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用户体验”,让残障人士顺利实现“无障碍出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 庄媛
残障人士尤其是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如何上下公交车一直是个麻烦事。这考验着城市的人性化服务,计量着城市的温度,更反映出城市的文明风尚。
近日,深圳公交新增的人性化无障碍设施赢得外地游客的盛赞。春节期间,来自东北的陈女士和行动不便的父亲来深旅游。当她发愁如何推父亲上车时,热心的司机特意打开车后门,放下一块活动踏板。顺着踏板,她推着父亲顺利上了车。
一块小小的活动踏板,看似不起眼,承载的却是暖暖的民生温度。对于残障人士而言,无障碍设施再多,只要有一个小细节做不到位,都会让他们的出行望而却步。深圳公交车的这块活动踏板,让残障人士能够自主实现上下车,是领先国内其他城市的“小创新”“微服务”,也由此体现了深圳无障碍出行服务的人性化、情感化、精细化。
据了解,为了改进公交服务,在深圳东部公交这两年置换的新能源车辆中,部分K9车型都配有翻板式无障碍坡道板,同时设置了轮椅停放区域。从位置到角度到材质,均从残障人士的“视角”出发考量,旨在增加残疾人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中消协与中残联发布的《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全国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扶手普及率已超50%,但在整体层面上,无障碍设施满意度仍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圳公交服务的这一“小细节”令人暖心,也具有借鉴意义。切实关注每一个“用户体验”,让残障人士顺利实现“无障碍出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城市的温度,不仅由每一个具体公共服务细节构成,也由每一位市民传递。陈女士说,打开和放下活动踏板需要一个过程,但公车上的其他乘客都很有耐心地等待。一块小踏板,连接起公车上下,也搭建起市民和游客的“心桥”,传递出浓浓温情。正如陈女士所言,车上的司机、乘客的表现,让她和父亲感受到深圳这个城市的温暖。
当然,一座城市的温情,也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热度”,而在于持久而绵长的“供暖”。尽管深圳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我们期待,深圳继续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从制度发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无障碍的城市,让每一处公共场所都充满人性关怀,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出行都有尊严、更安全,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